国庆黄金周出游的游客,并不是每个人都顺利归家。在南非,一辆载有20名中国游客的旅游大巴于10月1日发生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在广东,清远市阳山县第一峰景区于9月30日晚发生游客溺水事故,死亡1人。
出门在外,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如果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便有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确保自身旅游安全。
人多或人少的景点易走失
在陌生的旅游地走失是在旅行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尤其是步幅较慢的老人与孩子,往往在大人流的情况下易与亲属失散。在走失后,保持镇静,应当及时寻找身边可用于定位的标志物并报警。
市中心的广场,是游客走失的“重灾区”。在2010年时,十一黄金周前5天,广场累计拥入游客400万人,警方接到走失、走散及其他求助6000余件。找人,也成了重要工作之一,巡警三大队队长明,一年之内至少帮2000人找回了亲属。
针对大量游客走失,去年,地区发布警情提示,告知游客广场上每个灯杆都有特定编号,提醒游客在地区游览,一旦走散可立即报知,方便“定位”查找。同时,走散游客可前往广场上增设的服务车求助,并在车里暂时休息等候。
但也有的游客走失地点并不是人员密集的场所。今年9月26日,一名游客和一名山东游客在喀纳斯景区走失,喀纳斯景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端,地处山区,丛林茂密,边防出动29人和25匹马全力搜索,并由护林员带,最终经过四天三夜,才找到两名已经奄奄一息的游客。山里手机没有信号,能见度低,走失的几天里,他们不得不靠野菜和野草充饥。
喀纳斯景区每年都会有徒步游客走失,原因是因美景,离开既定旅游线私自踏入人迹罕至的深山。边防则一直在提示游客,徒步之前要向旅游主管部门备案,准备充足的食品、药物及保暖衣物,按照指定线、方向进行,保持通讯畅通。
旅游中受伤避免二次
今年9月22日,在三亚大东海,两名湖南游客在距离沙滩50米处溺水,在大浪中拼命挣扎,幸亏被过的巡逻发现,被救援上岸,上岸时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后经了解,两人因对自己游泳技术过于自信,导致事故发生。在这一事故中,两名游客在海上挣扎过程中浪费了大量体力,致使出现半昏迷,事实上,在溺水发生后,应当保存体力,并观察周边有无自救或他就力量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而不是盲目挣扎。
还有的游客防护设施。10月5日,在浙江雁荡山景区,三名游客同时坐在溪边的一处护栏上休息,最终护栏不堪重负,最终断裂,两人坠水。
如果在户外受伤了怎么办呢?有医生告诉记者,如果受伤大范围出血,应当及时在伤口的近心端结扎。“很多游客出行都会带上自备药品和创可贴,但往往忽视了要带上绷带。如果骨折了,需要用绷带固定,大出血,也需要用绷带结扎止血。”
医生提醒,如果受到外伤后,不要随便活动,应先检查四肢受伤情况,以及身体是否出血和眩晕。当发现其它人受伤无法活动后,在周边无爆炸等潜在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搬动伤者,以免造成二次。
交通事故也是在旅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甚至是在境外。今年8月29日,一辆满载华人的旅游大巴在哥伦比亚省翻车,车上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56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其中7人垂危,6人伤势严重。在车祸逃生后,应当尽快离开车辆附近,以免受损的车辆出现爆燃。
延伸内容: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