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做一件事情,人总是会疲惫。但是时代在巨变,就在我发现工作的动力正在一点点磨灭的时候,新的机会来了。儿童节对我们依然有触动,大人有时候需要像小孩子一样思考问题:比如什么是自己喜欢的、想要的,知道了答案就去追求吧!
我搭上的是新时代的末班过山车。末班车的意义在于,它成熟、稳重、经得起历练并且正在向着胜利的站点驶去。过山车的意义则在于,它好玩、刺激并且千变万化。
是的,我做了很多人最近都在做的事:转型。不管迈出这一步是对、还是错,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还是迈步了,而且这一步,感觉是前半生最的一步。
从传统抽身,转身面向蓝海般广阔的新阵营,这场喧嚣之中,多了我一个。这个新阵营,就是我的末班过山车。
有人说,汽车类新、自也到了调整的时候了,上万家,现在趋于饱和。是吗?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96部/百人,我可以理解为人手一部吗?当然可以。接近14亿用户量,才2万家左右新提供每天所需的资讯内容,用户们快要饿死了,怎么会趋于饱和?
新也的确需要调整了,但我说的调整绝对不是你想到的那个意思。如果说刚刚过去的三年,是新生长时期的话,接下来就是精耕细作时期了。过去,各个大号、中号、小号攻城略地,占山为王;圈粉丝、引流量。座满之后你需要拿出更好的内容去留住粉丝、吸引新用户。这就需要内容至上了,这就是为什么传统人纷纷创业做新或者新开始不断地从传统圈挖人的原因。
所以,传统不好吗?当然不是,他们一直是优质内容的制造者,只不过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读者不再需要每月、每周、每天等一回地去买、,掏出手机随时都有海量讯息可以消遣。移动互联时代的新风生水起,传统的儒雅已经变得无人问津,但是,我依然迷恋传统,没有过去13年的守望,就没有今天的转身。
2004年大四毕业前夕,我在宿舍楼大厅的上看到深圳《汽车之旅》社招聘实习生的广告,职业生涯从此开始了。但实际上,我接触比这个时间还要早两年。
还在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念大三的时候,一次漫无目的的汽车设计作品在《汽车族》被刊登,这次偶发性事件几乎确定了我的职业方向。
就是这篇被刊登的半版大小的文章,文图并茂地呈现在我的同学面前,够他们一阵子。班里的很多人在看他们身边的人所写的文章、用电脑制作的汽车效果图。他们阅读、了解着这篇文章的信息,这本成为了载体,向每一个看过的同学传递着我设计那台车时的所有想法。这本或许是当期《汽车族》率最高的一本。自己的观点、想法被别人阅读、评论,这感觉不错。
对了,就是这种感觉,被关注的感觉、能够影响别人的感觉,是我进入圈成为“kubi”码字员的原动力。今天,我们有朋友圈、自,可以用来装B;但是在2000年初,我们只有。网站,当年的认知是:那不是做学问的地方,现在当然不一样了。
感谢《汽车之旅》当时的主编周业林周老师,他在五个实习生中挑选了两人留了下来,其中一个就是我。2004年7月份大学毕业后,我就成为一名小,在《汽车之旅》干了一整年,锻炼了业务能力,提升了驾驶技术,建立了初期的人脉。当时的人脉有限,但却左右着未来的。在参加施建民老板举办的拉力赛车培训班时结识了时任《汽车》赛车编辑的田永良田老师。我们白天练车,晚上在酒店房间里玩《GT4》,我们都拿到了中汽联C级拉力执照。更重要的是:田老师不久后为我牵线搭桥介绍了一份远在首都的工作:《汽车与运动》试车编辑。
拉力赛车执照的意义不在于比赛,在于跳槽的时候像一枚黄金通行证一样华丽可靠。2005年7月,我离开深圳的朋友、同事,来到了行业的大本营。最大的体会是什么?遍地的711没有了,满眼都是京客隆。
在《汽车与运动》工作的三年半,我做了很多很多的试车。当年的很学院派,做事情讲求真材实料。我们的每一篇大测试,都会使用进口的GPS测试仪,测试车辆的加速、制动数据,每一辆参与测试的车,都要去金港赛道跑圈速,一跑就是几个小时。
我的测试经验、驾驶技术在这三年半突飞猛进。现在的年轻编辑没有这么好的机遇,如今,测试的还有几家,测试的还有几家? 新编辑哪有当年那种机会把赛道当成自家后花园来练车?
当时我在想,先试它1000辆车再说。这个目标是在去《TopGear汽车测试报告》工作后实现的,不过在此之前,我开了个小差,但很值得。
一个编辑如果一直试车一直试车,就会变得学院派。就好像每个品牌的工程部和销售部永远唱不到一个调上一样,工程师了解技术、销售部了解市场,只有两者结合才能造出既叫好又叫座的车。
我很容易判断什么是好车、好在哪里。但是只有拥有过另一段工作经历之后,我才能准确地判断,什么是对的车。
2009年,我离开了《汽车与运动》,加入刚成立不久的产经大报《时代周报》。这份的市场运作未必有多好,但一股新闻人追求真理的理想把那个时候的《时代周报》变成了新闻理想的伊甸园。
但是,就是在《时代周报》的这一年,我学会了如何判断一辆车是否是对的车。那个时候,我一周两篇稿,什么分量?每篇稿消耗的精力,比汽车一篇试车报告多十倍。主编要求:内的每一个观点,需要采访至少三位行业专家或企业人士才能成形,文章从头到尾,不许有任何破绽。这样的稿子相当费心,我需要把行业数据、企业背景、产品背景、消费者报告等一系列素材整合并用来支撑文章的观点。最重要的是,这个观点必须是新鲜的、有影响力的。
我做到了,频繁的写稿锻炼让我学会站在行业的高度去看待每款车型。这个时候,我才会发现好的车和对的车之间绝不能简单划等号。
在《时代周报》写的稿子,经常是当天上午发行,中午就有厂家或公关公司给我打电话,有时候约饭局,有时候约咖啡。为什么?第一,这些稿子写到厂家痛处了,所以他们立刻找到我。第二,这些稿子写得客观滴水不漏,所以他们会客客气气地找我。但很快,我就明白一些道理。这些客观的负面深度新闻,让厂家紧张,让广告部兴奋。多数厂家会谈合作、谈广告以避免的进一步负面报道。
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产经大报经常会有企业负面。第一,正面事件不叫新闻,没人看,读者也爱看别人的热闹。第二,只有负面报道才能委婉地提醒厂家:“该续费了”。
负面写多了,天天感觉心情不好,能不能关注点好的事物?可以呀,回到,继续试车。2010年,巧合,我进入了一本品质刊物:《TopGear汽车测试报告》,这一干就是7年。
虽然这是一本从来没有测试的“测试报告”,但是进入TopGear,提升的是更重要的技能——专题策划。无论从“2B”还是“2C”的角度来看,《TopGear汽车测试报告》的策划能力都是圈内一流的。英国版权方TopGear有着最的专题策划能力,作为版权合作的中文版,我们从中受益良多。这么多年一直致力于像英国人那样疯、那样思考问题,我们的选题从来不走常规线,读者和客户经常看得目瞪口呆。在这样的文化里浸泡了7年,我的脑子里可以满是奇思妙想。而这,正是新第二阶段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社做专题爽到爆,但有一天我发现,原界上渐渐开始没有人去关注我们做了什么。传统开始集体被遗忘。我们试车、做专题,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久之后才能见刊。新则可以做到“朝发夕至”,怎么比?一个月出一本,一共160P内容;一个微信号一个月30天、每天至少4条内容,按P数计算可能已是1000+P。这种速度,这种广度,怎么比?
比深度?可以,这大概是传统人最后的阵地了。但是说句实话,人才流失严重的传统,真的守得住“深度”这块阵地吗?还能守多久?
“守”!对了,就是这个字,让我最终决定了离开《TopGear汽车测试报告》。我不是一个喜欢防守的人,我也不会防守。
2016年初至今,我尝试做了VR视频,然后是微信号。现在确定,以微信号为立足点,未来更是以微信号、视频、矩阵为三驾马车,在移动互联时代留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印记。
微信号是最容易入手的新形式,也是矩阵的基本单位。最近,我明确了要和一个认识了13年的老朋友合作,他是中国最早一批做汽车微信号的独具慧眼的人。这个微信号叫“车厘子”,我的第一感觉是“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这是一个老牌微信号,却口感新鲜。它没有那种填鸭式灌内容产生的感、疲劳感,有的只是实实在在做的一腔热忱。只不过,这位财经圈子里的老人需要一个试过1000+辆汽车、懂技术、会策划的专业人跟他一起让“车厘子”迎来真正的发展期。我突然发现,他的这个需求,似乎是为我量身定制的!
从前的“车厘子”过于偏行业,可能对于一些掏出手机想找点乐子的用户来说,比较沉闷,我加入的意义就在于:补齐“车厘子”在试车、专题、科技方面的不足,让内容看上去更加活泼有趣。
不敢说我们的合作就是珠联璧合,但至少已算成熟的“车厘子”让我在离开传统之后,找到一个非常踏实的、有前途的新平台。以前做真的不知道读者在哪里,每期印出之后就犹如投递出去的信石沉大海,有多少读者在看,看完后有什么反馈都不知道。新则与用户紧密相连,有多少人看、多少人评论、评论什么、多少人点赞,这些小小的回声就是会让我们这些主创感觉到——原来自己还是有人在关注的。
13年前入行,为的就是被关注、影响别人。13年后,为了再次被关注、影响别人,我离开了,选择合伙创业,进入了网络的虚拟空间。从现在开始,我的言论无处不在,在各个平台、矩阵里被不断,这才是。
当然,“车厘子”不会一成不变,内容的丰富必定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催生更多兄弟号。而更重要的,我在的视频制作盟友和资源,未来也必定能够帮助“车厘子”突破“文-图”的,让双方实现“海陆空”协同发展。
做,就是这么回事。想方设法增加的口径,只不过,在现实的技术条件下,新在口径上已经远远优于传统。物竞天择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生物界,它适用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今天所谓的新,或许在将来会被更新的形式取代。但我们并不害怕,我离开的不是一本,而是一个过去的方式,叫做一成不变。我转身跨进的,也不是一个新平台,而是更科学的方式,叫做随机应变。
在儿童节这天,我正式搭上末班的过山车转身了。有点冲动,有点任性,但就像小孩子一样,冲动和任性背后,常期待、非常快活。未来的更长,挑战和机遇更多。等待我的无论是什么,它一定是一种能让小孩彻底变成大人的东西。还在等待的人们,你们还在犹豫什么?
我的一位朋友,广州好市民孙先生,为了买辆车,和老婆双双摇号五年,每个月26号车牌摇号日总是——遗憾的是,一直没摇上。 “只能说你人品不好,哈哈!”...[详细]
现在中国市场上的新车太多了,总是让人眼花缭乱,但对于一些懂车的人来说,无论买什么车,一定要选这个级别最好、性价比最高、配置最丰富、口碑最好的车型。[详细]
现在的大街小巷都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手机店,这些手机店比米店还多,难道卖手机就那么赚钱吗?其实并不是因为赚钱才会有那么多的店铺,而是通过多间手机店铺抢占市场份...[详细]
6月27日,奇瑞捷豹虎汽车有限公司常熟工厂二期盛大开业,二期首款车型全新捷豹E-PACE也隆重下线。作为奇瑞捷豹虎全球样板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熟工厂...[详细]
要论发布会的潮,车企里没有比得上领克的。全场模特走秀,全时间电音灌耳,即便是厂房也能弄出夜场的气氛。我参加过无数的发布会了,在会场踢过足球、打过冰球、骑过...[详细]
101女团虽然完结了,但热度依旧不减,而且这些热度竟然完全集中到了杨超越一个人的身上。她颜值爆表,很有观众缘。但也因为颜值出众导致了观众的不满。颜值出众也...[详细]
8万级SUV到底该选谁?关于买车这件事,最近难倒了小刘。毕业不久的小刘在一家国企做IT技术主管,事业稳步上升,最近他和女友商量着买辆车解决上下班挤公交地铁...[详细]
一碗热豆浆,五分钟喝完与十五分钟喝完的区别是——滋味。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会给你真滋味。同样,你给心灵时间,生活才会给你大意味。但这是一个浮躁而喧嚣的社会...[详细]
作为曾受邀参加广汽本田冠道第一批核心试驾的一员,我对本田的这款产品一直持有乐观的市场期待。这完全是一款贴合中国消费者对大型豪华SUV价值追求的产品,因...[详细]
相信最近这段时间,年轻人们最大的娱乐活动应该就是四年一届的足球世界杯了。 俄罗斯主场把沙特阿拉伯灌了个5:0,仅有30万人的小国冰岛爆冷1:1逼平传统足球...[详细]
相信很多人这段时间的朋友圈都被世界杯刷屏了。 足球比赛很精彩,但今年世界杯其实对很多科技迷来说更有看点。 无论是阿迪发布的加入了智能传感器的智能球鞋,还是...[详细]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