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的故事?听上去有点意思。由于此前的第一部和第三部都受到欢迎,高鸣《听来的故事》第三部也应运而生。
《听来的故事》系列有个特点,那就是,每一部书里都打广告。广告商给作者付钱,因此,高鸣很是赚了一笔。在很多作者只能自费出书的今天,出书能挣大钱,听上去是不是也挺有意思的?然而,广告的出现并没有影响文章的品质。就像播完新闻播广告那样,广告只是做该做的事,并没有抢去书中文章的风头。这是吸引我关注《听来的故事》的一大亮点。读完三部《听来的故事》,可以明确,作者在和我们讲故事。至于这些故事,是听来的,还是创作的,那就另当别论了。故事讲得好,出处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
“故事中有情趣,故事中有知识,故事中有”,这是《听来的故事》的“广告语”。在我看来,《听来的故事》中的故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散文,二是杂文,三是小说。当然这几大文体,也有界限不那么明显的地方。
散文类,值得推荐的是《禅茶二味》一文。禅茶一味,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说法。但在作者看来,禅茶应该是二味。
作者在茶室发现了“禅茶一味”的,于是生出感慨:禅是出世,茶是入世,两者不是一味,是二味,而且格格不入。“禅茶一味是拉郎配,禅酒一味才是天仙配。茶和咖啡是好姐妹,好兄弟。”文风清冽,而又有那么一种幽默感。
杂文类,《争光与》可谓代表。故事说,有位主持人,面对女排夺冠,兴奋无比,“大谈特谈此举为中国人争了光,值得国人骄傲”,可就是这个主持人,当听到中国游客在日本偷窃马桶盖是丢到国外的说法时,却极力反对。他认为这是个案,不关全体中国人的事。
作者写道:依照他的观点,中国女排夺冠,也该是运动员的事,是个案,与全体中国人无关,争光之说是的。“我想说,双重标准就是不讲逻辑,不讲逻辑就是不讲理。”
高鸣也是江苏省杂文学会的资深会员,诠释这个道理来,颇有一种老到,字到理到,不大面积铺开,不发枝蔓,收放自如,让人看得真切。
《辞星》是一篇有特点的故事,也可谓带有的小说——“我”15年前开始采访一家宾馆,当时,宾馆由三星级升为四星级。四升五,“我”又去采访了。最近,宾馆又邀请“我”去采访报道。“我”想,这次一定是五升六了。结果,总经理的话让他大吃一惊:从此本宾馆无星。这个情节恐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如果长期关注新闻,就会知道,这种事,近年来时有发生。为什么要摘星呢,因为挂了五星,接待机关的会议就难了。过去,五星级,那是荣耀,是不容易评来的,现在,五星成了负资产。“小说”戛然而止,留下太多空间供读者去想象。
点到为止,是高鸣行文的最突出特点。这有点像一个写意派画家的手法,不陷入细节的负累中,“小开小合”,没毛病。
最初的想象中,《听来的故事》,应该是一本供业余消遣的书,但实非如此。能感觉到,高鸣是在努力以情趣和避免此书滑向“闲书”一境。这是挺有意思的工作。费年属羊的今年多大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