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周围人讨论最多的就是正在实施的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虽然说垃圾分类是,但在具体执行操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更加合理和人性化。
比如垃圾集中投放的时间段,有早7点-9点和晚6点-8点,还有早6点半-8点半和晚5点半-7点半的,据说这是根据现场负责监管的叔叔阿姨们的作息时间来定的,估计对那些经常加班、晚归晚起的小伙伴们要受不了了,感觉这辈子都没机会投放垃圾了。
关于垃圾分类的操作,这真的是一门学科,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目前咱们基本以干垃圾和湿垃圾两大类为主,条件好的小区会每家发一个分类垃圾桶,条件不好的就只能自行分类了。相对来说,干垃圾还好办,湿垃圾就比较难处理了,因为有包装物的湿垃圾要先将包装物去掉才能进行投放,估计养狗的人要头疼了,遛狗时如果错过了投放时间,那要将“便便”带回家,还要讲包装物与便便进行分类投放。我担心的是以后小区里会不会到处都是不愿被处理的狗便便呢。
垃圾分类的执行除了能带动垃圾桶和塑料袋的销售,厨余处理器肯定也会大卖,因为厨房产生的基本都是湿垃圾,较难处理,不宜久放。但如果大量被打碎的厨余垃圾冲入下水道,管道的承受能力和市政污水处理能力都将面临巨大。另外,垃圾分类后,运输垃圾的车辆是不是也有相应的分类呢?可别源头费劲巴拉地分好类了,最后全倒在一辆垃圾车里拉走了。
再有关于投放方法的问题,各个小区配发的投放设备是各有不同,有刷卡式的,有利于APP的,刷卡相对简单,人人都可操作,可利于APP的,虽然显得高大上,但对于一些老人来说就显得很麻烦了。而为了确保对垃圾来源的监管,还要求在每个垃圾袋上贴上每家的二维码标签,颇有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当然,为了鼓励养成分类的习惯,正确投放可以获得积分,后续换取相应商品。有些小区对于塑料瓶和易拉罐都可以当场用现金励回收。
垃圾分类工作是提出的重要,这关系广大人民群活,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当然,习惯的养成仍任重而道远,非一蹴而就,也切勿矫枉过正。
这联系到目前国内的新能源车发展,初始阶段就是在各方政策和标准还不成熟的前提下,“盲目”推进,被不少“奸商”骗走了补贴,相当于骗走了纳税人的钱。如今新能源车品牌如雨后春笋,产能严重过剩,如果补贴再逐步消失,新能源车的价格优势也就荡然,同时它的一些缺点也就会被放大,购买热情会进一步降低。还有就是最早一批新能源车即将面临更换电池,新电池的价格居高不下,废旧电池能否安全回收处理,都是要面对的问题。关键是目前行业内又开始对“燃料电池车”产生了兴趣,一旦又变成“全民皆兵”的局面,会不会又将造成资源浪费呢?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出发点是好的,其实早就在执行了。但是,问题是,每个家庭做到了垃圾分类处理打包,小区内并没有配置分类垃圾箱,居民只能还是将所有垃圾都扔到一个桶里。又或者,有分类垃圾箱,但是收垃圾的人依然将所有垃圾统一收进一个桶,这都起不到真正的垃圾分类的作用。另外,很简单的很多基础设施不健全也会直接影响垃圾分类的效果。我家的废旧电池一直统一收集,想在小区附近找到电池回收网点,可是,压根就没有。所以呢,垃圾分类需要全社会的统一行动,先完善基础设施,再来要求市民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否则,就还是会本末倒置。
关于垃圾分类,我可能是这个群当中最早有体会的,因为广州在5年前就开始推行小区内的垃圾分类工作了。记得刚刚改那会还不太适应,原本一个大垃圾桶,分成颜色不同的四个小垃圾桶,而家里的垃圾还是装在一个垃圾袋里,也不知道该往哪个里面投放。不过几年下来,已经逐步养成了在家就将垃圾分类好的习惯,广东天气潮湿,基本上垃圾是半天一丢,量不大所以相对比较好分类,不知道北方地区处理起来如何,不过偶尔也还是能看到上了岁数的老人家拿着一大袋混装垃圾随便丢放的,说明垃圾分类的贯彻和执行还是不到位,这件事确实是一项的好事情,但要真正推行起来,以目前中国人的素质而言,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垃圾分类绝对是的好事情,一方面很多有害垃圾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另一方面可以让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垃圾成为有用的资源,这对无疑是有很大的益处的。最近上海的小区刚刚推行垃圾分类,说实话一开始有些不太习惯。看了网上有一个关于如何垃圾分类的段子我觉得挺形象的,分享给大家。凡是猪能吃的叫湿垃圾,猪吃了要死的叫有害垃圾,猪都不要吃的叫干垃圾……多考虑下猪的感受,垃圾分类就能分对了。
垃圾分类其实已经说了无数年了,我们都看到过最后垃圾车把分好类的垃圾一股脑倒到一个车里的事情,去了这么多国家,真正做到分类的只有日本,欧美也都是瞎掰,最多把纸和生活垃圾分开而已。先从简单做起吧。
去过日本很多次,有个特别大的苦恼就是街上根本找不到地方扔垃圾,有时候一些瓶子罐子就不得不随手拿上一天,直到最后扔到酒店房间的纸篓里。作为游客还是好的,要是居住在日本就更“”了,每天严格按不同的种类扔垃圾,要是错过一天就得等一个礼拜了。
我发现哪怕是在国内最高端的住宅区,只要是有垃圾桶的地方多是苍蝇乱飞外加气味感人,时不时垃圾桶边上还扔个马桶、沙发之类。是不是需要像日本这样堪称“”的垃圾处理方式,我是持保留态度的,但把垃圾至少做到最基本的干湿分离,一些大的废弃物件(家电、旧家具等)集中放置点,我认为是可行的也是相对有效的处理方式。
一个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可能需要一代人的努力,上海出台垃圾分类处理,并成为国内首个落地城市,算是个好的开端吧,就看怎么能靠谱的落实下去了。
垃圾分类最好的实施办法就是“不要学日本”!而是从日本的方式中吸取教训,研发出适合中国的方法。其实日本的垃圾分类成本效益比并不好。我们中国在外国人看来有个值得羡慕的优势,而我们自己却觉得是个缺点,就是摸石头过河式的渐进改良。当然它是有利弊两面的,中外角度正好各自偏重了不同的那一面而已。对于还没完全学会或掌握的事,渐进尝试比制定确定方案严格执行要好。因为后者往往可能会因为定错了而造成很大的成本损失。而且,技能不熟练的话,计划得越周密反而越做不好。就好比让一个没经过训练的人翻跟头,多半会受伤。垃圾分类,既然有他国的示范,至少可以拿来细细研究一番,总结利弊,反思自身,然后以试点的办法来实验。应该避免想当然,避免图自己省脑子,省力气地照搬硬套。日本人怎么干的,是全世界都看得见的“信息”,拿这个当例子呼吁照着学的专家,恐怕是没有给我们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关键是你是不是研究出了一套在中国或者中国某个特定城市可行的方案,流程,并能提供最起码一个理论上的证明。
曾在伯克利大学附近的朋友家住过一段时间。居住期间,最手足无措的就是垃圾分类,尤其是餐厨垃圾还要细分,每一样垃圾我都要先问一下才知道放进哪个垃圾袋。走南闯北了这么多年,突然发现在垃圾分类上还是小白。我的体会是,垃圾分类是要达成共识,一方面规则制度要细化要人性化,不要让大家操作起来为难或者麻烦,这样大众才能容易去配合并养成习惯,二是对于个体要自律,垃圾分类的主要部分在于个人。过去那么多年没有垃圾分类社会也在进步,现在要垃圾分类也不要急一时,慢慢来,时间能改变一切。垃圾分类就像我们的文明行车、不随地吐痰、说话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一样,是集体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部分,它不是的,整个社会进步了,集体更文明了,个体素质高了,习惯养成了,我们也就进入了文明社会。
分类垃圾要从源头到整体回收的来执行,这要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才可能实现,甚至要借助立法来完成初级阶段。如果说现在大家不分类了,只能说大家的小日子过的不错了。小时候,家里的每一样东西几乎都会分类,玻璃、牙膏皮,肖涵结婚甚至头发都可以到废品回收站换钱。而之前也有的小区过类似分类,但回收车来了又全部混装在一起,所以分类垃圾不是个体可以实现的,需要更多的部门来协调。综上所述很多事情都是一个过程特别是大城市,当垃圾填埋场已经不够用了,当垃圾山已经堵在口的时候也许那时人们才能。
网友评论 ()条 查看